2014年6月23日星期一

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世界自然遗产)

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已经于623日正式通过加入了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以扩展项目加入名录,所以中国遗产项目总数还是维持不变。

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的提名组成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与第一期已列入的遗产地共同组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系列遗产。该系列遗产将包含从高原到低地平原最具代表性喀斯特的地貌如塔状喀斯特、剑状喀斯特、锥状喀斯特等,反映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喀斯特深化过程,同时,也展示一些世界上最壮观、最多样的喀斯特景观。据了解,喀斯特即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中国喀斯特有面积大、地貌多样、典型、生物生态丰富等特点。


广西桂林的“山”终于入遗了!

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 - 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政府联合申报的遗产项目也于622日顺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入遗,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全长5000公里,把古代全长8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断开,截到中亚的七河地区,涉及到三个国家一共33个申遗点,中国有4个省共22个申遗点,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其中,河南省有4处,包括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陕西省有7处,包括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甘肃省有5处,包括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6处,包括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峰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一占地五千公里的路网属于整个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起于汉唐古都长安/洛阳, 止于中亚七河地区。丝绸之路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形成,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连接了多种文明,对于贸易交换、宗教信仰与科技知识的传播、科技创新的交流以及文化艺术的实践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该遗产所包含的33处遗产点包括了各个朝代和可汗王朝时期的古都、宫殿群、贸易居住点、佛教洞穴与寺庙、古道、驿站、关口、烽火台、长城、防御工事、古墓以及宗教建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

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6月22日成功登陆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地跨京、津、冀、鲁、苏、浙、豫、皖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此次申遗选取其中典型河道27段、重要遗产点58处,总长1011公里。这些遗产分布在27个沿线城市,其中扬州遗产点最多,共有6段河道10个遗产点入选。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中国大运河的独特个性符号便是漕运,即财富和文化经由大运河集中、流动、再分配。中国是世界上开凿运河时间最早的国家,公元前486年,中国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在扬州开邗沟,筑邗城,兴建世界第一条运河,后经历代修建,形成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大运河(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东北平原与中东部平原的大规模水路系统。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7世纪隋代时第一次被构想成为帝国统一的交通方式。这一构想导致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创造了工业革命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形成了帝国陆地交通系统、谷物和战略原材料的运输,以及粮食运输的支柱。至公元13世纪,大运河已经形成了长约两千公里的人工水路,连接着5个中国最重要的流域。大运河在确保国家的经济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至今日,依然是内陆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