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星期一

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6月22日成功登陆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地跨京、津、冀、鲁、苏、浙、豫、皖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此次申遗选取其中典型河道27段、重要遗产点58处,总长1011公里。这些遗产分布在27个沿线城市,其中扬州遗产点最多,共有6段河道10个遗产点入选。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中国大运河的独特个性符号便是漕运,即财富和文化经由大运河集中、流动、再分配。中国是世界上开凿运河时间最早的国家,公元前486年,中国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在扬州开邗沟,筑邗城,兴建世界第一条运河,后经历代修建,形成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大运河(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东北平原与中东部平原的大规模水路系统。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7世纪隋代时第一次被构想成为帝国统一的交通方式。这一构想导致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创造了工业革命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形成了帝国陆地交通系统、谷物和战略原材料的运输,以及粮食运输的支柱。至公元13世纪,大运河已经形成了长约两千公里的人工水路,连接着5个中国最重要的流域。大运河在确保国家的经济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至今日,依然是内陆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网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